分贝通是「甲子光年」持续关注的公司,解决的市场需求是“帮助企业省钱”。企业支付一般包括收入项(Revenue)、成本项(Cost)、薪酬项(Payroll)和费用项(SG&A),分贝通目前做的是“费用项”的管理。
从成立以来,分贝通基本上延续一年一轮融资的节奏,其历史投资方包括高瓴、腾讯、IDG资本、宜信金融科技产业基金、华创资本、博将资本、Ribbit Capital、斯道资本、Glade Brook等。
2月17日,分贝通宣布完成C+融资,融资金额为1.4亿美元,领投方来自海外知名投资机构,包括DST Global、D1 Capital Partners、WhaleRock、Emergence、沙特阿美旗下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(P7) ,高瓴、Ribbit、斯道资本、Glade Brook和BitRock Capital等老股东跟投。本轮融资之后,分贝通的估值超10亿美元,跻身“企业支出管理SaaS”赛道的独角兽。
在国内,“费用项”的管理软件通常被称为“费控SaaS”(或者报销SaaS),最早对标国外的Concur。2014年Concur被SAP以83亿美元收购之后,加上电子发票的兴起,很快在国内掀起了一批“Copy to China”的创业热潮。在经过一轮大浪淘沙之后,目前国内的费控SaaS厂商仅幸存不到10家,分贝通、汇联易、易快报均是该领域的头部公司。
虽处同一赛道,分贝通与其他“费控SaaS”企业在商业模式上有明显不同:
大部分费控SaaS企业的商业模式聚焦在“SaaS”——收入来源为客户每年的SaaS订阅费及所产生的服务费,这也是对SaaS企业的普遍理解;而分贝通提出了“SaaS+交易”的模式,交易是指企业在因公消费场景如打车、差旅、用餐等所产生的交易流水返佣,这部分收入不由客户产生,由对应消费场景的供应商产生。
在前几年,这种模式曾受到一些从业者的质疑,因为同时涉足“SaaS”和“交易”两个产品逻辑完全不同的环节,必然要把产品做重,涉及到企业战略是否聚焦的问题。
分贝通的选择和创始人思考方式息息相关。分贝通创始人、CEO兰希是一位投资出身背景的创业者,曾任IDG资本执行董事兼金融组组长,投资过360金融、猪八戒、轻松筹、钱袋宝等项目。此前兰希曾任职于中金公司香港投资银行部和京东商城,任职期间主导多个中国企业的境内外上市、发债和并购项目。
投资人的经历让兰希跳脱出了“单纯做一款报销软件工具”的框架。兰希并不把分贝通归结为“费控”或“报销”,而是致力于成为“干掉报销”的B端企业支付解决方案,而费控报销只是这个愿景的过渡形态或产品组成的一部分。
过去两年费用管理软件的发展路线有收敛的趋势。去年刚完成D轮融资的易快报提出了“无需报销”的理念,与分贝通的初衷“干掉报销”不谋而合。当产品路线开始趋同,商业模式大概率也会逐渐趋同。
当一个赛道的两家头部公司做出了相似的路线选择,选择权就交给了其他公司:跟进,还是保持现状,这很可能是一个决定公司未来3~5年发展航道的问题,也是企业费用管理赛道的最大悬念和看点之一。
1.破圈、融合与广泛的竞争
为了更好地理解分贝通“SaaS+交易”的商业模式,我们需要先了解“费用管理”,或者分贝通定义的“企业支出管理”的范畴。
从资本视角来看,企业支出管理实际上是三个不同赛道的合集——支付层、场景层、软件层,每个环节都有公司来满足对应的市场需求。
支付层以银行底层基础设施为核心。在美国,银行的账户、资金、交易和结算能力,通过Marqeta、Plaid等数字支付公司实现;在中国,银行的信息化能力比较强,就变成了电子钱包、虚拟卡和快捷支付绑卡等API。
从支付层的API连接到C端的打车、外卖、电商等场景层,产生了滴滴、美团、携程等公司;连接到B端,就是各种各样的管理软件,主要包括收入项的收单收款软件(Payment Processing Software)、成本项的应收应付软件(AR/AP Automation Software)、薪酬项的工资福利软件(Payroll & Benefits Software),以及分贝通所在的费用项的费用支出软件(Expense Management Software)。
由于企业支付的三个环节在流程上有强关联性,逐渐出现了彼此赛道互相融合的局面,分贝通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。
2016年~2018年,分贝通聚焦在“场景层”,在App内聚合了商旅订票、商务宴请、员工福利、企业采购等因公消费支出场景,可以类比为B端的携程商旅、滴滴企业级、京东企业购;
2019年~2020年,分贝通从场景层延伸到“支付层”,在原先“App付”的基础上与银行合作推出虚拟卡、网银付两个功能,覆盖个人消费、备用金借款、对公付款,补充了过去无法覆盖到的消费支出场景;
2021年,分贝通又在场景层和支付层的基础上拓展到“软件层”,补齐了报销功能,解决10%左右的长尾消费支出场景。
无独有偶,分贝通的“软件+支付+场景”的融合模式也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同一赛道上演。
例如,分贝通的海外对标公司之一TripActions,最开始是从场景起家,定位企业差旅管理平台,2020年发行了自己的企业信用卡——TripActions Liquid,2021年也开始进入到企业的费控报销领域;而像Expensify、Divvy这样最开始做报销软件的公司,后来也发行了企业信用卡,Divvy在去年6月被原本做应收应付软件的Bill.com收购。
“软件+支付+场景”的融合让企业支付在过去一两年成为了全球SaaS和Fintech(金融科技)领域最火热的赛道之一。分贝通CEO兰希表示,全球已经有超过100个以所谓Brex、Bill.com或TripActions模式的公司出现,分布在各个大洲,而这里面已经涌现出了10多个独角兽,3个百亿美元级别的超级独角兽。
而这也是分贝通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机构的重要原因。在分贝通的本轮投资机构名单里,DST Global投资了Brex,D1 Capital投资了Ramp,Whale Rock Capital投资了Divvy,Emergence Capital投资了Bill.com。
换句话说,分贝通就是这些投资机构在同一个投资策略下选择的中国标的。
“软件+支付+场景”的融合也带来了商业模式的更多可能性,也就是分贝通提出的“SaaS+交易”。